卡佩特罗战役:塞尔柱帝国西征与小亚细亚半岛的突厥化开始

2019-10-15 23:54 冷炮历史
  • T大

11世纪40年代,以塞尔柱帝国为代表的突厥化势力,已经大体控制了中亚地区。顺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他们逐步向西接近了小亚细亚半岛。那里依然属于希腊人的拜占庭帝国掌控,却由于自身的结构性贪婪而愈发衰败。对擅长发现对手弱点的突厥人来说,只需要很短时间就能摸准其软肋。

随着1048年的卡佩特罗战役爆发,拜占庭帝国的东部防御就被这突如其来的重击所彻底瓦解。

突厥化的循环模式

突厥化首先在草原地区获得优势 再向四周蔓延

塞尔柱人的扩张背景,首先源自阿巴斯帝国中后期的突厥雇佣兵泛滥。由于阿拉伯统治者和改宗者数量较少,很难支撑起漫长的内部争斗。于是各路人马纷纷引入突厥部族,并逐步将重要职务也委以重任。长此以往,不仅旧的阿拉伯军事贵族被清洗干净,连自傲的波斯官僚也纷纷转投突厥军阀麾下。

此时,突厥文化已经在整个欧亚草原区域蔓延开来。每当一波人南下花花世界,就有新人填补其在旧领地的空缺,最终再顺着原路取而代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奴隶兵出生的突厥贵胄,也往往倾向从自己的发源地招募新丁,进一步加速突厥化军事集团的深远影响。不少刚刚蹿起的部族,很快就能以圣战者的名义找到工作,并仰仗军功确保晋升。塞尔柱人的先祖,就是在前一波南下的加兹尼突厥感召下崛起,并通过时间并不漫长的厮杀,轻松完成了强弱对比。

突厥奴兵在阿拉伯时代就已获得上位

然而,塞尔柱统治者自己很快发现,促进自己崛起的时代背景也正威胁着权威本身。那些步先辈后尘的突厥领袖,一直妄图复刻自己的光辉历程。解决之道就是直接招揽他们,给予名分和新地盘的委任状,让其为安于在塞尔柱大旗下继续扩张。同时,由于草原势力一直有分家传统,所以君主也需要鼓励自己的兄弟们去远方建功立业。首任塞尔柱大汗托格鲁尔的兄弟易卜拉欣,就将目光对准了靠近伊朗西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高加索山区。

其实,塞尔柱人完全可以将战场转向更有价值的目标。无论是东方的河中,还是西方的美索不达米亚,或南方的印度,都有远胜西北山地的各行业产出。然而,以上这些地方已分别为喀喇汗国、晚期阿巴斯帝国、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和加兹尼人所控制。他们不是宗教界的顶级话语支配者,就是与塞尔柱出身类似的军事集团,容易引起政治层面的不正确声讨。唯有北面的高加索山麓,依然是由拜占庭帝国主导的基督教势力把持。对于重视圣战者之名的塞尔柱人来说,那里才是更适合被首先下刀子的对象。

塞尔柱西征前的高加索与小亚细亚东部局势

力量测试

塞尔柱人经常分头袭扰 寻找最好的突破口

1145年,首批西征的塞尔柱突厥骑兵开始袭扰亚美尼亚边区。在他们抵达前的3年,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已主动拆毁了亚美尼亚边区,并让大部分城镇接触了军事效忠义务。于是,突厥骑兵只遇到数量很少的希腊驻军,并轻松将其全部消灭。

君士坦丁九世的自杀举动,主要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并缓解帝国的军事压力。由于是篡位上台,所以他从一开始就频繁受到国内外敌对派系的挑战。先是有驻扎在意大利的野战军反攻本土,接着又是罗斯舰队南下围攻都城君士坦丁堡。皇帝本人为笼络人心,也不断将旧省份的地盘重组拆分,赐予任何自己觉得有必要收买的军政大员。结果自然是财政收入大打折扣,军事动员能力也稳步下降。至于对亚美尼亚的解除武装,不过是为了缓解燃眉之急而做出的赌博之举。

身在漩涡中心的君士坦丁九世 面对危机反应迟钝

自从6世纪的希拉克略皇帝开始,亚美尼亚就为拜占庭军队提供了半数精锐。但这个长期与波斯扯不清关系的东方藩属,终究不是帝国能随意处置的普通行省。于是,数代拜占庭皇帝前赴后继,将亚美尼亚的独立性盘剥干净。由于自认为在这个方向缺乏威胁,君士坦丁堡的当局也觉得可以削减区域内军备,然后用很少的驻军把守关口与要冲。结果,当机动灵活的突厥骑兵蜂拥而入,脆弱的地方防御就立即土崩瓦解。在很多没有驻军的定居点内,过往的城墙也已拆除,根本没有抵御外患入侵的能力。

当然,此时的塞尔柱人还没有确定主攻方向。在劫掠亚美尼亚的同时,另一批军队正向北尝试进攻格鲁吉亚。托格鲁尔汗的外甥哈桑,指挥了这次并不成功的大规模劫掠。当骑兵们裹挟大量战利品返回伊朗的大不里士,在半途中遭到拜占庭驻军的袭击。尽管格鲁吉亚人也屡屡受到拜占庭中央打压,但终究保留了几个独立的公爵领。这让他们更有能力抵抗塞尔柱突厥,并迫使对方将之后的复仇行动又调回亚美尼亚。

11世纪前后的 格鲁吉亚与亚美尼亚士兵

灾难降临

新一波塞尔柱入侵的规模 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1048年,易卜拉欣再次挂帅,带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部队进行西征。塞尔柱人此行的目的,是至少将亚美尼亚东部的抵抗能力摧毁,作为军事封地和下一步发展的桥头堡。为此,他们动员起不下50000人的军队。除了塞尔柱核心部落的武装,还有已经臣服的北伊朗德拉米山民,甚是来自阿富汗北部的波斯-吐火罗混血贵族。

面对这样规模的入侵行动,拜占庭地方军的兵力也是严重不足。除了少数的驻地,整个亚美尼亚都近乎是不设防区域。君士坦丁九世也在接到消息后下令,让所有驻军不得轻举妄动,直到他勉强凑出的新援抵达战场。于是,突厥人迅速横扫农田和果园,并肆意冲入他们想要劫掠的城镇,在不受任何阻力的情况下撮取财富。那些来不及逃跑或被屠杀的居民,则由专人掳掠后卖为奴隶,让圣战者们又发上一笔横财。至于从首都赶来的援军,似乎也是可望而不可即。

少量的拜占庭守军 只能躲在城内等待救援

同时,由于塞尔柱军队规模庞大而准备充分,那些保留城墙的定居点也开始不能幸免。在由格鲁吉亚士兵驻守的阿尔茨要塞,大批亚美尼亚与叙利亚商人被困在城中。塞尔柱军队用德拉米步兵包围城市,再以投石机将燃烧物掷入城中。最后,随着突厥弓箭手的密集复合弓压制,守军被迫突围逃走。入侵者在城中抢劫之余,也不忘将抵抗激烈的居民全部杀死。事件本身对拜占庭方面有很大撼动,因为他们意识到据城防御也可能无法让自己幸免于难。这也促成了区域内几位军政高官的意见统一,决定要寻求机会在野战中击溃突厥主力。

9月18日,人数同样超过50000的拜占庭军队完成集结,接近了有敌军频繁出没的卡佩特罗平原。除了保加尔贵族亚伦的原有驻军,还有大批来自小亚细亚半岛的地方军被汇集起来,并得到利帕里特公爵指挥的格鲁吉亚士兵支援。此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是小股塞尔柱劫掠分队。但因为觉得当天并不适合交战,利帕里特公爵否定了立刻交手的计划。以至于对手有了足够多的反应时间,将分散在各山头的主力军都召集过来。

位于今天土耳其东部的 卡佩特罗平原

撕裂的阵线

格鲁吉亚援军的抵达 让拜占庭有能力反击突厥入侵

很快,拜占庭与格鲁吉亚联军又达成了新的共识。鉴于对手的规模与自己不相上下,机动性和战斗意志还更胜一筹,大部分人都期望在夜幕的掩护下作战。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对方的命中率因能见度问题而大打折扣。原来的地区长官亚伦,带领部队组成全军的左翼。前来营救他的希腊将领凯科蒙诺斯,则率领小亚细亚部队组成右翼。利帕里特公爵的格鲁吉亚人夹在之间,成为联军的中路部队。

作为回应,塞尔柱人也将全军分为三个部分。易卜拉欣和他的塞尔柱突厥骑兵,是迎战对方右路的左翼分队。来自伊朗北部的德拉米步兵,组成迎战格鲁吉亚军队的中路。而从东方赶来的波斯-贵霜骑兵,则被用于牵制拜占庭方面的小亚细亚部队。由于11世纪是骑兵主导战场的年代,双方都将制胜关键放在两翼位置。但后来发生的战斗过程,却还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装备精良的拜占庭贵族骑兵

9月18日晚上,拜占庭军队首先发难。根据古老的战争记忆传承,他们认定游牧骑兵在夜里通常需要收兵休整,难以抵达猛烈进攻。但塞尔柱人却始终保持警惕,并很快给予进攻者以伶俐的反击。而且由于战斗发生在黑暗之中,让联军的各个分队都交流困难而看不清对方。因此,左右两路的指挥官都期望胜局能从自己负责的那一侧展开。他们还主动回避突厥骑兵的复合弓优势,下令全部骑兵发起冲锋。

起初,拜占庭军队的做法收到了很好效果。由装备最好的具装骑兵领头,大量享受军事封地的农兵前赴后继,直接压下不习惯这样打仗的突厥人。后者阵中也不乏装备优质铠甲的精英战士,但比例有限而更需要得到轻装骑射手支持。结果,由于夜幕的笼罩而影响,塞尔柱两翼骑兵的实力大打折扣。在拜占庭人的猛冲猛打之下,很快就因支撑不住而向后撤离。亚伦和凯科蒙诺斯也率队紧追不舍,并成功击杀了塞尔柱将领乔罗索斯。他们都渴望能斩获更多胜利,以便在政绩与军功方面压过同僚。然而,这样的冲动也使得两翼的拜占庭军队逐步脱离应有位置,让中路的格鲁吉亚人陷入孤立。

塞尔柱人用轻骑兵吸引和牵制拜占庭两翼

实际上,塞尔柱军队的两翼也并没有因拜占庭骑兵冲击而真的崩溃。相反,包括易卜拉欣在内的贵族精英,选择主动避开正面交锋,并让轻骑兵们吸引对手继续追击。他们自己则成功绕到中路,对缺乏准备的格鲁吉亚部队下手。

此时的利帕里特,正指挥自己的部队同德拉米人交战。两支来自山地区域的步兵队伍,以非常类同的方式摆出盾墙,并以身后士兵发射的漫天箭矢进行掩护。相比之下,德拉米重步兵在接战前还会掷出手里的1根标枪,而格鲁吉亚人更倾向于保持拜占庭风格的阵列完整。双方也都有一定比例的贵族骑兵,在两侧的步兵阵线之间展开反复冲杀,并在需要时会撤到步兵身后重组。但德拉米人无疑更为幸运,他们很快得到折返的塞尔柱骑兵支持,从而在总兵力上占据优势。利帕里特却以为两翼的盟军还在坚持,直到发现自己的军队已是四面楚歌,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由于战马被敌人击伤,公爵也在倒地后被蜂拥而上的塞尔柱骑兵抓住。联军的中路也因此遭到了决定性失败。

格鲁吉亚人的溃败 预示着联军的彻底崩盘

帝国防线的瓦解

塞尔柱骑兵的及时调整 让自己笑到最后

9月19日早上,两翼的拜占庭骑兵才停止追击。亚伦和凯科蒙诺斯都天真的以为自己获胜,并觉得格鲁吉亚盟军也在不同方向上追击塞尔柱人。此时,不仅他们亲率的骑兵队伍被严重拉长,负责协同作战的步兵也因速度问题而掉队。左右两翼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也就无法迅速组织起下一场大战。

不久,中路溃败的消息传递过来,两位拜占庭军区大员就只能选择分头撤走。虽然他们用一晚上时间杀伤不少塞尔柱骑兵,却无力扭转整场战役的失败结局。他们的后退,也预示着拜占庭帝国的东部防线已完全崩溃。

盲目追击的拜占庭骑兵 根本没有任何收获

战后,易卜拉欣同意将利帕里特释放,甚至将拜占庭皇帝送来的赎金也交给他使用。但后者在也必须发誓,不再同塞尔柱兵戎相见。这种典型的离间策略,对于自感遭到盟军背叛的公爵来说,还是很有煽动性效果。

接着,浩浩荡荡的塞尔柱军队开始返回大不里士。同行的还包括10万名奴隶、众多掳掠来的牛羊、贸易商品和8000件从各战场缴获的铠甲。拜占庭方面也再无能力拦截,只得任由对方扬长而去。远在首都的君士坦丁九世,虽然没有同意向塞尔柱苏丹纳贡,却也没钱再重新部署这个方向的防务。他还需要接着解决巴尔干战场上的其他蛮族,并始终提防那些来自地方军政的反叛力量。

塞尔柱人打开了日后不断进入西方的大门

此外,塞尔柱军队的大获全胜,还引发了易卜拉欣与兄长托格鲁尔汗之间的矛盾。刚刚壮大不久的帝国,爆发了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内战,并让君士坦丁九世认为东部可以暂时获得安稳。何况,由于塞尔柱突厥的大规模破坏,已经上传统的亚美尼亚地区陷入一片荒凉。有大量的城镇被摧毁,农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并不再有人来进行修缮维护。因此,拜占庭宫廷也不可能在这个地方维持驻军,只得保持这种默认的放弃。

最终,在卡佩特罗战役后仅仅6年,塞尔柱人就重返亚美尼亚。君士坦丁九世因无兵可用,不得不花钱雇佣外族部队屯守当地。但这些人马根本不能守住漫长的防线,小亚细亚半岛的漫长突厥化进程,也就此拉开大幕。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