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赵刚1955年被授予少将,到底是高还是低?

2019-05-04 08:30 老周的深度军事
  • T大

李三万

摘要:经典抗战剧《亮剑》里,男一号自然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但是和他搭档的政委赵刚,也有很多戏份,那么赵刚在实行1955年郡县制时,被授予少将,到底算高还是低?

null

【大风号首发】

经典抗战剧《亮剑》里,男一号自然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但是和他搭档的政委赵刚,也有很多戏份,那么赵刚在实行1955年郡县制时,被授予少将,到底算高还是低?

赵刚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三八式干部”群体,注意,这个三八式跟鬼子的三八大盖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指1938年起,分批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干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奔赴了抗日前线,而《亮剑》中的赵刚是这批干部的代表,十年之后的淮海战役期间,就已经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敌后打击与日军作战,同时队伍迅速扩大,缺乏干部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老红军们政治、军事素质过硬但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像李云龙、孔捷这样的大老粗大有人在,这个短板不仅制约了部队的不断发展,也使八路军的整体素质难以有根本的提升,道理很简单,在老红军中选拔军事干部相对容易,政工干部则可选范围太小了,而我军当时实行的是军政双首长制度。

随着大批沦陷区的有志青年涌入延安,使我党我军吸收和培养知识分子干部成为可能,毛主席曾经专门发出指示:“军队一定要收纳大批革命知识分子,要说服工农干部吃得下,不怕他们,工农没有知识分子帮忙,不会提高自己,;工作中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于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艺等学校纷纷开始招收青年学生。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一期学员基本还全是红军干部,与其前身红军大学没什么区别。然而从第二期起就有609名知识青年入学,而到了1938年4月的第四期时——注意《亮剑》赵刚的人设就是第四期。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知识青年学员已占到了总学员的83%!这些学员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进行了一定的军事训练,比如赵刚在军训中被演绎成“具备狙击手潜质”的优秀学员,李云龙因此大赞:“咱们的政委那是孔夫子挂腰刀——文武双全”。

null

看看赵刚的履历吧,一二九师独立团政委、代理团长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师政委、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委、总政治部二级部长。一般而言,抗大毕业生初到部队也就当个连指导员,最多也就营教导员而已,赵刚直接被任命为团政委,应该说比一般抗大毕业生起点要高很多,毕竟人家之前是从事过地下工作的老党员,与到延安以后再入党的青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批“三八式干部”文化底子厚,理论水平高,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能够准确理解和贯彻延安的各种指示精神,成为八路军政工战线的主力,因而晋升速度确实比较快,李云龙当师长的时候,赵刚就已经升任纵队政治部主任,这基本就是副军职了;李云龙代理A军军长时,赵刚已经实授C军政委,进步速度明显高于李云龙同志。

但是在1955年全军衔制衔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了,“三八式干部”虽然提拔很快,但是有两个先天不足,制约着他们肩章上的豆豆,其一是红军时期的资历,其二是战争年代的战功。从元帅到大将、上将和中将,绝大多数都是参加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老红军,比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或者黄麻暴动等等,大部分也经历了长征或者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有人统计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红军干部战士,解放后最低的都是县委书记一级,而显然,三八式干部的履历中不具备这一元素。

《亮剑》剧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参加了1928年的黄麻起义,这是四方面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农民暴动,李云龙喝酒时怎么说来着:“要不是赶上黄麻暴动,娃都生一炕了”。而赵刚只在北平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那已经是1935年的事情了,资历差别还是很大的。

战功则更容易理解了,三八式干部毕竟主要从事政工工作,各级军事主官仍然是由老红军和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军事干部担任,如果三八式干部授衔普遍过高,对于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将们肯定是不公平的,事实上,类似于赵刚这样文武双全的毕竟只占少数,大多数三八式干部被军事主官们讥为“卖狗皮膏药的”,虽然进步较快,授衔过高总是不妥的。

尽管一肚子牢骚,最终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这样的老红军也只授予了少将军衔。而“三八式干部”的赵刚获授少将,其实已经不低了,实事求是的说,授赵刚大校也没什么问题,只因《亮剑》把赵刚塑造成这批干部当中的佼佼者,才使少将军衔成为可能。

null

以电视剧里的情况来看,赵刚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军级干部,授少将没有问题。但是1955年的郡县制,主要不是看职务,更主要是看资历。赵刚1935年领导一二九学生9运动,也算是老资格的白区工作者了,抗大学员,抗战时的级干部,以这样的资历,授少将,有些勉强。

而且客观来说,虽然赵刚在军事指挥上比堪称天才的李云龙要逊色,但考虑到赵刚的文化和政治素养,可以算得上是党政军全优的干部,他比老李更早提副军级,就是因为他后来在策动国军起义这统战工作中的表现,这可比留在李云龙身边做个政委更有价值。解放后迅速被调入总部也是这个原因。这也是后来李云龙丁伟和孔捷都要到军事学院去回炉再造,赵刚就省去了这一过程。

但是不能不说,这并不代表赵刚就能在授衔中获得更多的倾斜:我党区分干部资历,界限明晰:红军时期、抗战、解放战争和建国后……

赵刚的资历始于1935年,勉强算红军时期,但没有在红军中任职,从军应该也是在40年前后,主要的战功也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授衔并不仅仅针对解放战争,实际上是对军政干部整个革命生涯的评价。虽然授衔时的军职是评定军衔的基准,比如军委委员-大军区正职、副职-兵团正职、副职-正军、副军-正师、副师……分别对应着从元帅到大校、上校的基准军衔,从赵刚当时的正军级别,基准均线也就是少将。

正军级高授的也有,但能否越级,取决于两点:要么战功卓著、贡献突出;要么资历极老。1955年时任军长中绝大多数都是授少将,只有少数几个正军级干部是中将。

赵刚综合素质和表现都堪称翘楚,但第一不是军事主官,军功并不卓绝;第二就是资历略浅。授少将,应该还是算偏高了。看看1955授衔的少将,1935年前后参加革命、40年左右才从军的基本上见不到。

null

在《亮剑》的原著小说里,赵刚就是个普通的政工干部,军事上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弱到什么程度呢?野狼峪伏击战,大家扑上去拼刺刀,赵刚则是用驳壳枪,被和尚说风凉话:赵政委一米之内,弹无虚发!到了电视剧里就不对了,文武双全,三八大盖五百米距离,一枪干掉日本鬼子小钢炮手,成了一位具有狙击手天赋的神枪手政委,如此军政双优,更兼上抗大之前,人家还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放到现在,都是硬得不要不要的。

但实际情况,哪怕就是电视剧里这样优秀的赵政委,1955年授少将军衔,那也说明上级相当看重赵刚,可以说破格提拔,特殊照顾了!原因不仅仅赵刚是政工干部,还在于他资历,他是典型的三八式干部,虽然学生时代就在白区做过学生运动,组织过一二九运动,但那也是三十年代的事情了。李云龙他们铁三角哥儿仨,说起来都是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资历够老了吧,也不过只是少将。

瑞金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资历够老,在老红军眼里那也都是新兵蛋子,那哥仨是参加过黄麻暴动的老班长!跟建军的八一南昌起义算是同一时期,是红四方面军建军的老底子,他们的军龄,那就是我们军队的军龄!一路打到抗战,才是团级干部。赵刚一出场就是团政委,一方面说明赵刚是能肯定非常力突出,才会破格提拔担任团政委,他李云龙是反复犯刺头,几起几落,这才在团长位置一直原地未动,最后这哥仨授少将,那才是低了,所以三个家伙才满心不服气,闹情绪,挨了刘帅一顿死K,老同志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过来,党内风浪就过了多少次?没中将的底气,没中将的资格,敢闹情绪?你喊张大彪闹一个试试?!

所以,这么一比较,赵刚能被授予少将,显然是高了,在三八式干部里绝对算是佼佼者。

责任编辑人:张岩松 PN02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