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舰载机为何选歼15而不选歼10?并非只因发动机

2018-11-23 20:45 乌龙防务评论
  • T大

作为中国海军第一代舰载战斗机,6年前的2012年11月23日,歼-15“飞鲨”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上完成起降,如今已随航母编队形成了战斗力,与此同时,它也将成为首艘国产航母,已完成多次试航的山东舰的标配,那么问题来了,14年前,中国决定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平台时,为何选择了歼-15而不是歼-10,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歼-15

大家都知道,瓦良格号原先是中国一家企业买来作为海上赌场用途的,2002年被拖回了大连港。到了2004年8月,对于中国航母工程来说,一锤定音的一天到了,中央拍板决定续建瓦良格号,与之配套的舰载机、驱护舰、补给舰等工程也开始上马。

图片:辽宁舰

虽然有了航母平台,对国内航空工业业界来说,与之配套的舰载战斗机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在当时,国内已有最现代化的歼击机是歼-10和歼-11,其中歼-11是根据苏霍伊的许可证生产的苏-27SK型,歼-11B首飞要到2006年,歼-10刚刚开始在中国空军“领先试用”,这两种机型显然是当时舰载机选型的考察重点。

图片:歼-10A

如果续建瓦良格号,歼-11与航母之间的匹配度显然更胜一筹,毕竟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原配的舰载机就是苏-27基础上改进的苏-33,但苏-33对比苏-27的改进幅度也是比较大的,为在航母上起降和部署,改用了双开缝增升襟翼,以及全套的机翼折叠机构,如果用歼-11改,势必也需要不少功夫。

图片:航母工程启动时,我们只有歼-11A

歼-10采用了80、90年代西方三代机标准的雷达、航电和机载武器,从现代化程度上来说,要比歼-11更适合改成舰载战斗机,当然它的弱点也很明显,单发构型,一旦空中停车就不堪设想,而且滑跃起飞需要较大的起飞推重比,这一点歼-10也不如歼-11,再加上作战半径、武器携带能力方面,也不如歼-11。

图片:苏-33在库舰上

因此当时有说法指出,中航一集团当时力推歼-10改,而海军作为用户则倾向于用歼-11改。这时候,中国和乌克兰之间良好的军工合作关系送来了一个“天降礼物”,一架完整的T-10K-3原型机,沈飞立刻进行了摸透研究和测绘仿制,至少双开缝增升襟翼、机翼折叠机构的研发,大大加快了。

图片:孙聪陪同顾诵芬视察T-10K-3

歼-15在2009年首飞,比起雷达、航电已落后的苏-33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它基本上采用了2006年首飞的歼-11B型战斗机上较先进的脉冲多普勒机载火控雷达和数字化、玻璃化座舱,能够使用霹雳-12主动雷达末制导空空导弹,而且其PD雷达比起歼-11B的有较大改进,对海对地工作模式强化,可挂载鹰击83K空对舰和鹰击91反辐射导弹。

图片:歼-15的雷达、机载武器,已是当时最拿得出手的了

可以这样说,如果当初没有这个“天降礼物”的到来,国产第一种舰载机的选型上,歼-10的胜算恐怕还会大一些。虽然说单发比起双发有一定的劣势,但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国产“891”航母工程时,沈阳所拿出的歼-13改,同样是单发中型战斗机方案,鸭式布局的舰载战斗机,阵风M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图片:歼-13改舰载机

但舰载战斗机工程军令如山,节点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歼-10和歼-11都需要进行深入改进,与辽宁舰的匹配度也不是最好的,幸好这个“天降礼物”到来了,让歼-15在航母工程启动后第5年就首飞成功,2012年的今天在辽宁舰上完成起降,从这个角度来说,“修改原始设计慎之又慎”,也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捷径。

责任编辑人:吴雨洪 PN011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