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英雄撞机壮举 须确立主权重于协约的思维

2018-04-01 08:45 凤凰军事
  • T大

作者:王云飞

4月1日是英雄王伟撞机失踪17周年纪念日,我们追思英雄壮举,更需为一线官兵思考如何用血肉之躯来保卫国家安全。

今天中国在一线站岗执勤保卫祖国的官兵依然面临诸多难题:既要严格执行军队的“海空情况处置规定”,又要与对手共同遵守“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既要履行捍卫主权权益的使命,又要遵守即将与他国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既要保卫祖国不丢一寸土地,又不能对入侵者开第一枪,等等。然而,内部政策与外部协议往往难以有机衔接,任何规定、准则、协议也不能穷尽可能发生事态的处置方法,更不能保证对方一定能严守诚信。当军队执行任务不得不超出内部规定、外部协议,而又来不及逐上报时怎么办?我们是否可以允许一线官兵按以下原则处置:

主权重于协约

国际协议、条约需要双方遵守,当对方首先破坏协约,甚至公然入侵我国领土、领海、领空时,我方不受协约限制!譬如中外双方签订的“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对跟踪监视舰机或意外相遇时应保持的距离、间隔及通信联络方法等有具体约定,但对动辄打着“航行自由”旗号有侵入我领海、领空倾向者,因为对方首先破坏了尊重我方主权的约束前提,因此我方不必单方面用相关“准则”来限制己方行动,可由现场指战员在内部政策许可范围内采取任何战术处置措施!

国防重于外事

如今中国军队海上驱离侵入舰艇、空中驱赶偷窥飞机、陆上对峙入侵外军已司空见惯!“海防无小事”、“边防无小事”,多年来一线官兵严格执行外事纪律,即使尊严受到伤害也保持克制、忍让,确保了边海防的安宁。但即使这样,也难以阻止外军侵入我领土、领海、领空!个人尊严是小事,而主权受损是大事!对于故意滋事的恶意对手,要求一线官兵像外交绅士一样泰然自若,会贻误战机,甚至丧失主权!军队当然要严格执行平时不打第一枪的规定,但有必要把战略上的第一枪与战术上的第一枪区别开来,战略上的不打第一枪是指不主动挑起战争,这需要高层来把握。但这个战略要求不应该束博基层官兵使用武器进行自卫,甚至外敌入侵了中国军人也不能打第一枪。要勇于承受边境摩擦带来的外交压力!有的国家吃准了中国一定会把正常的边海防管理活动与国家间的政治外交直接挂钩,专门挑事要挟中国,我们有必要改变思维,在以文明对野蛮的同时,还要以王道对霸道!

生命重于义务

为了彰显大国担当,中国军队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履行反恐、维和、打击海盗、人道主义救援等多种国际义务。但只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履行国际义务。美军维和部队只要预计自己生命受到威胁,就可以开枪自卫;联合国也允许驻黎巴嫩的维和部队可以开枪自卫。而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派出维和部队、打击海盗舰艇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一直执行动用武器最严格限制,历年来已牺牲17名维和人员;护航行动中也难以对海盗进行武器打击和抓捕,只能以驱赶为主。中国军人在用生命的付出来履行国际义务!是否适当放宽中国军队在反恐、打击海盗及维和任务中的武器使用限制,有必要在法律、政策等层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责任编辑人:张岩松 PN02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