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热爱并赞美这首喀秋莎的时候,他们一定不知道这首歌跟中国的关系

2017-09-23 13:08 科罗廖夫
  • T大

原标题:中国人热爱并赞美这首喀秋莎的时候,他们一定不知道这首歌跟中国的关系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于1938年,是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这首歌曲优美异常,不仅是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中国听众的欢迎,很多中国人都能即兴演唱这首歌。不过,大多数中国人一定不知道这首歌的来历,以及跟中国的关系。

1938年,关东军策动张鼓峰事件,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失败,珲春被苏军占领,中国则失去了图们江出海口。此时正值中国珲春地区的春夏季节,图们江畔梨树花开,漫山遍野的野玫瑰花,清澈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原野中,从日本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景色异常美丽。

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块被俄国人占领的中国土地的美景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兰切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在苏联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到卫国战争爆发后,这首歌也成为最著名的战地歌曲。

1938年7月,在吉林中苏边境一个叫张鼓峰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事件,后来史学界将这一事件称为“张鼓峰事件”。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实,却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日军出动7000人,37门大炮向中国吉林中苏边境驻张鼓峰的苏军发动进攻。8月1日苏联发表张鼓峰事件公告,宣布日军已被击退。日军死伤1400余人,苏军死13人、伤55人。

苏联以两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营,在重炮及重轰炸机配合下,对张鼓峰及沙草峰日军发动猛烈反击,经5天激战,日军被逐出张鼓峰及沙草峰。日军伤亡1440多人,被迫求和。8月11日,苏日在莫斯科签订停战协定。

图们江朝俄大桥

张鼓峰事件以日方失败告终,改变了日本北进的战略方针和与德国形成东西两线夹击苏联的战略企图,是影响二战格局的一场重要历史性事件。大多中国人对张鼓峰事件很陌生。在普通的历史资料中,对于这场事件鲜有记录。

战后,苏军封锁了中朝圈河大桥、苏军海军舰队又封锁了图们江出海口。日军则把防川一带划为禁区,强行把洋馆坪、桧忠源、沙草坪、防川四个村的140多户居民迁走,使这里成为无人区,同时又在防川附近的图们江上立桩堵江,封锁图们江航道。从此,中国利用图们江航道的出海活动被迫完全中断,丧失了在日本海的出海口。


责任编辑人:吴雨洪 PN011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