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点对的科技树!这独有的盾牌竟让在中国沿用数千年?
- T大
盾牌,一直是冷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士兵们最初的防具。古代中国称战争为“干戈”,“戈”是武器,而“干”指的就是盾牌。古人认为,有攻击的武器,有防御用的盾牌,就可以发动一场战争了。不过,盾牌是怎么来得呢?
最初的人类以木石作为武器,由于没有锯子和钉子,也无法对木头进行精加工,大多数的盾牌都是由树皮和相对容易磨制和处理的轻木制造的。当然,这些材料的强度并不高,由于工具的原因,其处理方式相对原始,提供的防护力也十分有限。
大多数文明都在不久之后走上了用树枝和藤条编织盾牌的道路,或者用藤条捆绑木条或竹条,制造复合盾牌。不过,中国人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点开了另一条盾牌科技树。
在原始部落时期,获取肉食是极为困难的,想要干掉大型野兽经常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和现代的中国不同,原始的中原大地比较潮湿,且广泛分布着老虎、野猪、犀牛、驯鹿、野牛。这些动物对于前来狩猎的先民而言显然无比危险,每次狩猎都会有牺牲。木质盾牌重,而且容易吸水,难以在追击猎物时发挥作用,而竹子盾牌在面对野猪和犀牛这些巨型野兽时,也显得极为脆弱。当先民们齐心协力杀死巨型野兽,将它们的皮剥下来晾晒时,发现原本柔软的皮革,被血液和油脂浸泡过的部分变的十分坚硬,足以抵挡住不少石器的攻击。于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防具——漆皮盾,也就出现了。
相较于竹木,皮革重量更轻,加工更容易。而经过油脂和血液处理的皮革又变得坚固而柔韧,不容易损坏,也很容易携行。很快,使用皮革盾牌进行狩猎的部落开始变多,先民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伤亡越来越少。
最先被用于制作皮盾的原材料主要来自野猪和鹿这些相对弱小的野兽。而后,强大的犀牛,乃至大象,也开始成为了制作盾牌的原材料。不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先民们发现了一个自己之前在制作武器与防具时没有遇到的问题——腐蚀。
▲战国 髹漆皮盾 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
油脂和血液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腐效果,但并不持久。在原始社会中,油脂本身也是宝贵的生产生活物资,长期使用它们保养武器和防具也并不现实。不过很快,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皮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漆树种植和刮漆技术的出现,让一种新物质——生漆出现在中国上古先民们的面前。这种物质让先民对艺术的认知踏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同时,也让防具获得了惊人的提升。
将生漆与藤条一起熬煮,配上植物或矿物粉末,制作出特定颜色的漆,而后将漆均匀的涂到煮过、鞣制过的皮革上,既能提升盾牌表面的强度、耐腐蚀度和韧性,又能使得指挥战斗的部落领袖们在战场上更好地分辨出敌我,并调动部队。这使得原始的指挥艺术萌芽并迅速发展。
而后,随着编织和细节处理技术的进步,漆皮盾牌开始从士兵的手上转移到了人们的躯干上——漆皮甲,一种原始的深加工护甲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华夏”地区士兵的标配设备。在士兵的左手从基础防具上解放出来之后,新的部队结构和作战方式也开始出现,双手持握长杆枪矛或者长弓的士兵也可以得到基本的防御,而这一变化也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彝族彩绘漆皮甲
最初的漆皮盾牌多采用类似于维京小圆盾的小手牌结构。后来,随着另一只手上与盾配合的武器越来越长,人的体能越来越强,漆皮盾开始采用更加宽大的方型结构。在阵型和长杆武器出现后,漆皮盾的两侧开始出现搭台,用以承担长矛之类的长杆武器或重量较大的武器,以方便结阵和进攻。这一结构一直延续到后世的金属盾牌上,直到五代前后才完全消失。
不过,在防具工艺进步的同时,武器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青铜武器开始大规模的进入生产,这些边角锐利,强度远胜于传统的石器和骨器的新材料迅速成为了各大武装力量的新宠,这也使得漆皮甲的漆面和皮面都变得越来越厚。相当长的时间里,漆皮铠甲和漆皮盾牌一直作为中国商、周时代军队的制式武器之一,在商代和周初的墓葬中均有出土。
一开始,双层漆犀皮盾在此时面对较为钝的长矛和戈,或者缺乏劈砍能力的铍,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快,更为锋利的破甲锥和经过锐化重头处理的矛开始出现,漆皮盾逐渐变得无力。于是,纯漆皮盾开始逐渐退出作战序列,取而代之的是采取木皮、藤皮等复合结构的盾牌。
之后,随着春秋战国时代的到来,人们发现用粗布或草席包裹竹木或者藤条的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低,而军阵中也需要更高大,更能抵抗弓弩和投石攻击,保护后方士兵的大型盾牌。于是,布包木或布包藤的单人盾和用大型木板搭配青铜加强条和加强钉、乃至包裹铜皮的大型阵盾,开始彻底取代漆皮盾的地位。
淡出正规军装备体系的漆皮盾倒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一方面,它轻薄和华丽的漆皮盾使得非专业军事人员也能正常使用,这使得它可以很方便的在舞者手中挥舞,为贵族和士族表演战争的舞蹈(在曾侯乙墓和一些楚国贵族的墓葬里出土的漆皮盾就属于此类),成为了战国时代贵族们之间常见的礼品和收藏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轻薄、相对廉价、相对耐用的特点,不少猎户也可以相对便宜的获得它们,并在狩猎中起到保卫自己的作用。在秦之后相当长的时代里,由于民间不能持有铠甲,漆皮盾也开始成为私人武装人员常用的装备,并在“宛城起兵”和“黄巾之乱”等多次历史事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唐宋之后,漆皮盾在中原地区几乎绝迹,但在不少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盾牌依然在被制造和使用,在彝族、傣族、高山族和藏族的文物中均有发现。有些漆皮盾还和锁子结构结合起来,作为一种十分有趣的复合防具存在。直到解放之后,这些遥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漆皮盾才彻底退出历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尤金少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