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几十门德国105炮 撑起了抗战炮兵的半边天

2017-05-06 10:39 凤凰号
  • T大

被遗忘的战神——抗战中的德制105榴弹炮

本文作者为烦恼的爱,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二百八十期】(历史系列第115讲)

中国在抗战中装备过多种德制武器。手握德制武器的国军,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家多知道著名的德制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却没听说过德制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其实它的作用绝对不亚于150毫米,听萨沙说一说吧。

下面几张图是萨沙在朋友帮助下,混入南京理工大学博物馆拍的实物。能看到leFH-18型的实物非常不容易。鸣谢一下。

由于军阀混战,西方对中国实施了长达10年的武器禁运,掐断了中国获得先进武器的渠道,而国内薄弱的重工业也无法生产先进的火炮,导致了抗战前整军时,全国只有区区400多门破败不堪的身管火炮,而75毫米以上的火炮更是寥寥无几。于是国民政府决定向德国采购两款重炮,一款是著名的leFH-18型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而另一款就是今天的主角leFH-18型105毫米轻型榴弹炮。

leFH-18型105毫米轻型榴弹炮性能优秀,坚固耐用,是当年德军师属炮兵的主战装备,完全可以抗衡日军91式105毫米野战榴弹炮。早在1934年,国民政府就向德国订购了36门此款火炮。当时的德国国防军都还未装备此炮,也就并未同意出售该炮。等到1936年,国民政府又订购60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但由于种种原因,抗战全面爆发前,仅有4门炮交付中国。淞沪会战结束,深感火力薄弱的国民政府,再次向德国追加订购了36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而这次德国顶住了日本的压力,1个月后就将这批火炮紧急运送到了中国。

根据战前德国顾问的建议,这批火炮并未像德军一样作为师属火炮进行配备,而是集中装备在独立机械化炮兵第11团和第13团,其中11团装备24门炮,13团装备16门炮。国民政府还为该炮进口了配套的亨舍尔Typ33G1牵引炮车和奔驰L3000弹药运输车,以及德制观瞄、指挥、通讯等装备。同时炮团配置的官兵也是精英中的精英,主要指挥官均是毕业于德国陆军炮兵学校、英国炮兵通讯学校、巴黎炮兵兵工专门学校的“海归”。可以说,这两个炮兵团是除装备150毫米重型榴弹炮的第10和14团外最精锐的炮兵团了。但这批重炮在中国的抗战经历却远比它的“老大哥”来的惨烈和悲壮。

1938年6月,为配合武汉会战,炮兵第11团3营两个连队的8门105炮赶赴九江参加该炮的首次作战。所乘轮船误触我军布置的水雷,4门榴弹炮沉入江底,来自军校教导总队炮兵营的第7连全体官兵壮烈牺牲。出师未捷身先死,8连的官兵来不及悲伤,带着剩余的4门炮赶到湖口,布防在姑塘附近。7月下旬,日军开始登陆姑塘,8连3门105炮连续发炮,一举击沉19艘登陆舰,但未能阻止日军登陆。次日,日军连续突破岸防守军两道防线,傍晚时分即推进到了8连阵地300米处。由于步炮协同失当,附近高地的守军未能抵挡住日军的攻势,日军瞬间冲入了炮兵阵地,8连官兵几次试图破坏大炮均未能成功,只得向九江方向突围。105炮的首次参战就损失了7门炮,只有退至湖口西岸的一门炮幸存了下来。

1938年9月,炮兵第11团参加了田家镇要塞阻击战和信阳、罗山战役。罗山战役中第11团8门105炮配合第1军和第45军围攻罗山县城,9月24日,日军火炮突然猛轰狮河西岸的我军据点,第11团团长楼迪善亲自指挥105炮还击,一度将日军火炮打哑。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启用高空气球,观测我炮兵阵地方位,调来150重炮轰击我军阵地,同时派出大批飞机进行轰炸。为了保存这批来之不易的105炮,楼迪善团长指挥我军紧急转移,未再进行还击。

川军第45军是著名的“草鞋军”,装备极差。这些川军官兵抗战一年多来,转战晋东、鲁南、徐州等地,从没有和机械化部队一道作战。这次发现有炮兵、装甲兵配合作战,顿时觉得腰杆子都硬了几分。可是看到炮兵第11团挨了日军打,还不敢还击的举动,这些缺乏现代战争意识的川军,颇有几分嘲笑中央军炮兵胆怯。其实楼迪善团长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早年毕业于德国陆军炮兵学校,是我国最早掌握大口径榴弹炮的军事理论专家之一。

1938年10月25日,他亲临湖北鄂城石灰窑第11团2营所属第5连指挥作战,面对20余艘敌舰入侵,空中敌机轰炸扫射,全连官兵颇具惧色。这时只见楼迪善历声而喊:“好男儿报国此正其时,团长能死于此,诸君宁不能牺牲?”顿时全连官兵精神振奋,士气倍增,击沉日舰一艘、击伤两艘,大挫敌锋。1941年,已升任陆军野战重炮第二旅少将旅长的楼迪善将军组织了包括炮兵第11团在内的精锐力量进行河防防御,抗敌渡河,保障铁路通车安全。他在督战时突发阑尾炎,但因抗敌任重,不肯离去,带病继续指挥,终因病情恶化,来不及手术便与世长辞,时年35岁。他在病危时还以拳击腹喊到:“国难未酬,我身已亡。”

而炮兵第13团的作战同样惨烈和悲壮。1938年8月,为截断日军水上交通,策应武汉会战,黄正诚团长率领炮兵第13团第1营参加了江防作战,此役,参战的8门105炮配合友军各型火炮,取得了击沉日舰8艘、汽艇4艘,击伤各型军舰400余艘的骄人战绩。1942年3月,该团第1营的8门105炮配属远征军第6军甘丽初部出征缅甸。由于英军不顾中国友军擅自撤离,导致远征军的退路被日军截断,只得选择绕道缅北回国,由于运输困难,这8门105炮只得遗弃在了缅甸。可惜这8门炮在缅甸还一炮未发,就再次上演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一幕。

到1944年时,两个炮团只剩下了25门105炮。由于国内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炮弹冷拔弹体,此后的作战中,105炮更多只是以2门炮的编制,依靠少量的库存弹药进行支援作战。即使如此艰难,105炮还是坚持战斗到了抗战胜利。  

正是这区区几十门105炮,撑起了几百万中国军队的重火力支援。更是在抗战中。涌现出了诸多像楼迪善将军这样的爱国英雄。正可谓:“复我国土可百世,杀敌一毛足千秋。男儿一副好身手,拼将热血洒神州!”

【萨沙讲史堂第二百八十期】(历史系列第115讲)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责任编辑人:吴雨洪 PN011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