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在实战中到底应该怎么用?

2018-01-04 14:22
  • T大

 

 

说到三尖两刃刀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神话传说里鼎鼎大名的二郎神杨戬,可以说这件兵器是随着二郎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的变迁而逐步为大家所熟悉的,在《西游记》里面,大家出场都流行吹嘘一番自己的兵器法宝,猪八戒遇到孙悟空还要吹嘘一下钉耙念首诗呢,然而二郎神上来是兜头就砍。在《封神演义》里面,也只说是在山中洞穴里奇遇所得。

———话说杨戬见狂风大作,雾暗天愁,泽中旋起二三丈水头。猛然开处,见一怪物,口似血盆,牙如钢剑,大叫一声:“那里生人气?”跳上岸来,两手捻叉来取。杨戬笑曰:“好孽障!怎敢如此!”手中枪急架相还。未及数合,杨戬发手,用五雷诀,一声响,霹雳交加,那精灵抽身就走。杨戬随后赶来。往前跳至一山脚下,有斗大一个石穴,那妖精往里面钻了去。杨戬笑曰:“是别人进不来;遇我,凭你有多大一个所在,我也走走!”喝声:“疾!”随跟进石穴中来。只见里边黑暗不明。杨戬借三昧火眼,现出光华,照耀如同白昼。原来里面也大,只是一个尽头路。观看左右,并无一物,只见闪闪灼灼,一口三尖两刃刀,又有一包袱扎在上面。

不过这件兵器在二郎神手里劈山救母,力斗孙悟空,跟金箍棒对砍对劈,不相上下,也算是神兵利器了。神话传说按下不表,且说现实中的三尖两刃刀。

宋代《武经总要》里“刀八色”中的棹刀。(笔者按,在许多图谱标字上均为“掉刀”,而根据释义看,棹指长柄船桨,而长柄船桨与这种宽直而长的刀刃形状类似,而掉刀与刀形制和使用均很难附会。因此笔者认为应为棹刀,如有掉刀,可理解为通假。)

而2016年河南卫视某个鉴宝类节目中,也出现了明代的三尖两刃刀:

 

 

 

 

 

 

 

 

 

 

三尖两刃刀的来源基本就是从武经总要的棹刀发展而来,从上面贴的这张实物上可以看到从宋代的棹刀变迁到明代的三尖两刃刀的痕迹,至于宋代的棹刀能否再往前追到唐代陌刀,这个我就不敢随意附和了。

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三尖两刃刀源自双手刀,为了增大力矩提高劈砍效果逐步将双手柄加长为长柄,而加长了力矩后,刀身缩短变粗以降低武器磕碰折断的风险,形成了双刃带尖的棹刀风格,再对刀尖结构进行变化,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三尖两刃刀。

关于武器的考证,因为不是历史学家,实在不是我之所长,所以就随便百度了一堆东西往上一贴,以给有兴趣的朋友大概看个意思。

 

 

最近的一次三尖两刃刀在武打片中出场,应该是徐浩峰的《师父》,徐浩峰《师父》中巷战,八斩刀打败了三尖两刃刀。

那么三尖两刃刀在武术实战中是个什么路数呢?是不是也是演义故事里吹得天花乱坠,能劈能砍,能锁能刺,实际拿起来干啥啥不行,砍不如偃月刀,锁拿不如叉镋,刺不如枪呢?

 

 

先说我个人的结论:三尖两刃刀是一种给中下级步兵军官、民间保镖武师用于步战的武器。主要用于小集群的步兵交战或者步骑混战。

1.三尖两刃刀是一件长柄的重兵器在传统武术的器械练习里,有一些花叉花刀花枪,比如用木头削成的双锏、双鞭,抖的哗啦啦响的铁片儿刀,也同样有整个刀头就是一块铁片的三尖两刃刀。这样的兵器只能用于演练套路,熟悉动作招式,而不适于拿出来对敌。

实战用的三尖两刃刀中间有厚厚的一道刀脊,向两侧形成锋刃,这样在砍劈和捅刺的时候才不容易折断,一般情况下,三尖两刃刀的全长不超过两米三,根据杠杆原理可知,越长的东西使起来人越要有足够的力量和技巧去克服越来越大的转动惯性。而宽大的刀头重量则在2至4公斤,劈砍起来威力如同长柄战斧一般。总的来说,这是一件靠动能挥砍劈砸的长柄重兵器,并没有大家所期待的那么灵动。

一部分三尖两刃刀的柄进一步缩短,全长降到一米八以下,但是刃进一步加长,更像是一件双手兵器,持握的时候,前手要一直握到刀头的护手盘处,这样就放弃了长柄兵器的长度优势而转化成了双手合力的杠杆优势。优点是能做出更灵活的动作,变招更加容易,缺点是丧失了长度的同时由于杠杆缩短,砍劈的力量也下降了。

2. 从传统武术的三尖两刃刀练习套路反推它的实战应用方式(一对一步战、对抗刀盾、对抗集群长枪、对抗骑兵、破甲)。

三尖两刃刀这一兵器,在民间传统武术练习者手中仍有传承,所有的流传套路均只限于步战,未见骑战使用方式。其练习套路大同小异,多数公之于众的练习套路都是自春秋大刀套路练习套路化来,在练习中大量进行左右舞花、闯刀过顶之类熟悉刀性的动作,这些动作均不能用于实战。

首先,从练习套路和武器来说,三尖两刃刀并不适用于骑战,骑兵惯用的长枪、双头枪、马刀、铁锏、骨朵这些骑战兵器与三尖两刃刀相比,不是比它长,就是比它灵活,三尖两刃刀论长度,比不过对方的长枪,抵近了又不如单手的马刀、铁锏、骨朵来得灵活,马战时可以借助马速增加武器的威力来破甲,所以三尖两刃刀双手使用的优点也不明显。两马相遇过马一刀,三尖两刃刀刀刃和刀尖多变的招数套路也几乎没有施展的余地,跟关公大刀一样只能劈砍。马战的时候与其使用这个,还不如使用长枪或者马刀。所以尽管演义小说里有许多将领使用三尖两刃刀,但是笔者仍然把它看做一件步兵军官用的武器。

说是步兵军官用,因为三尖两刃刀打制的价格比普通的长枪、腰刀要昂贵很多,如果刀杆采用积竹木柲甚至积竹铁柲(铁杆芯),则制作价格进一步上升,小兵是用不起的,而且三尖两刃刀对运用技巧要求更高,接下来我们就从传统武术的练习套路中反推它的运用技巧。1)舞刀花,在套路中,我们都会看到把它在身体两侧舞成一个个圆圈的舞花动作,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练习力量和对刀走势的控制,熟悉武器,在实战中这么舞仅有吓阻对手的作用,

如果按照套路来解释,舞刀花动作实战中用法应该是先挥刀头砍,然后反挥起一个半圆,用杆末的刀鐏打或者捅向对手,这和欧洲人的短戟是一个用法,但是实战中这么用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长度优势和力量优势,一旦对手抢进门来,就立即陷入守不能守打不能打的境地。

2)劈砍,在套路中几乎所有的回刀动作后面都是接的劈砍动作,这也是三尖两刃刀主要的杀伤手段,因为刀头形制的原因,刀头的重心比双手带、双手剑等更靠近武器尖端,远离双手,劈砍的杠杆力度更大,同时外翻的两侧刀尖可以集中力量贯穿对手的铠甲。从宋代以来,两侧刀尖逐步外翻,说明这一设计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可以有效地增加武器的威力。

 

 

在三尖两刃刀的武术练习套路里,劈砍是和回刀动作结合的,这意味着三尖两刃刀的使用方式与长杆大刀的大开大合抡圆了迎头就砍有所区别。 三尖两刃刀的实战架子里,要求拿刀守住中门,刀不轻挥,因为刀头重,杠杆力矩大,一旦中门失守回手慢了,对手闯进中门,再想抵挡就很困难。从练习套路上看,三尖刀的劈砍运动轨迹多为横八字的挥刀和上下用力的挥砍结合,我们认为这是过去的武师从拨打对手武器并快速回刀用另一侧刃砍杀对手的战术意图出发而制定的这些练习套路。这些套路展现出来的攻击手段多为拨打后的短促劈砍,劈砍的同时要向身体侧前方进步,如果是退步的劈砍,则劈砍的动作会相对大一些,同时有1.自下而上用另一侧刀刃反挑;2.劈砍后缩手收刀用外侧刀尖拖割;3. 劈砍后低位拨砍对手膝盖以上三种动作,而这三种动作在进步攻击的时候却是没有看到的,我们认为这些技术动作体现了传统武术套路败中求胜,在劈砍落空对手反击的时候合拍反打的战术意图,而在实战中这些技术动作能否发挥设计者的本来目的,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3) 捅刺,三尖两刃刀的起手架子与双手剑和长柄刀不同,后二者的起手,往往是将刀剑回收,以蓄力增加砍劈运动距离来给武器加速,获得更好的砍劈效果,而三尖两刃刀的起手架子更接近于短矛,要求三尖合一,刀尖、脚尖、鼻尖对正对手,与短矛的区别是,矛枪一般要求后手不露把,后手管枪要枪根抵手心,发力推枪和抖枪时更好用力,而三尖两刃刀的套路中并不强制要求这么做。

三尖两刃刀的捅刺动作,练习套路里常见的有滑把推刀和龙翻身,滑把推刀顾名思义大家已经可以基本理解其技术动作,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技术动作在套路里,是与砍劈结合,先在砍劈动作里把后手握到刀杆末端,前手在砍劈动作末定住方向,突然推刀前伸,而在滑把推刀的动作后必接一个退步反击的动作,也是体现了一击不中跳出圈外再寻战机的战术思想。

龙翻身的技术动作主要是扛打结合,无论是左右龙翻身还是云龙翻身,都是先用刀接打对手兵器,然后人刀合一进步刺杀对手,与滑把推刀不同,龙翻身要求双手牢固持握武器,在套路练习中不允许兵器晃动和握手松懈,体现的是坚决磕开对手防御果断进攻的意图,左右龙翻身意味着做一个交叉将对手的武器滑开或隔在外侧,进步刺杀,而云龙翻身则代表将三尖两刃刀整体举过头顶将对手上劈下来的武器格架,然后前手略收,后手举高,如同云中龙向下探爪一样弓步斜向下前刺对手头颈胸腹部,然后再接转腕的左右拨砍和挥砍。

4)进步拨打

打中有磕,磕中带打,连打而进,只在一息。进则求生,退是速死。三尖两刃刀的进攻,要根据对手的武器充分发挥自己武器的优势,在套路里面把进攻中的拨打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动作来练习,在练习时,用长劲,锻炼人对武器运动的理解,是拨,而在实战时,用脆劲短劲,要用武器破坏对手武器的防守姿态,是磕。从套路中体现出来是各种前手管控武器方向,后手提供武器拨打力矩的拨和磕的动作,对待短兵,要发挥自己势大力沉和双手杠杆的效果,较长的刀杆使得双手合力产生很大的力矩,这使得对方的武器如单手刀剑、双手剑等武器只能靠猛劈猛砍来用冲量来对抗巨大的力矩,冲量越大,磕中的时候对敌人双手的反震就越大,回招变招就越慢,三尖两刃刀就能借机破入对手的防守圈。如果对方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那么磕中带打,这一刀就直接后手一拧,一个跟步就冲进来了。(笔者按:一般进攻,多用跟步,因为在交手时不提倡前脚虚点的步法,要求前脚不虚,否则一旦对手武器攻击前脚,这时后脚被迫站实,等于重心再也无法变化,也难以用重心起落腰胯蹲起发动武器攻击,只能往后一跳退出对手攻击,但是兵器交锋,往往没有提纵的机会,所以使用跟步,是重视前脚踩稳踩实,遇到攻击,前脚本是实,可以抬步转换为虚,但如果本就是虚,那么就身子压住了后脚,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体验一下)。

对待长兵,要发挥自己灵活变化的能力,人人都知道一旦长兵被抢进圈内就危在旦夕,所以长兵的武术套路练习,多为控制距离和圈子,很多武术老师讲解刀法剑法,说对手支着一个棍子或者枪,我这么一磕然后进去一劈就赢了,实战时,对手中四平枪一架,枪尖寒芒就在前后一尺半上喷吐不定,一磕不中武器走空露出中门,对面一枪扎进来——就没有然后了。使用三尖两刃刀对抗长兵比如长枪时,要注意套路练习中的进步拨打动作里前手后手的明显动作。上面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专门另起一段来解释。前手后手的明显动作,意味着武器刀头在前手管控和后手出力共同作用下的快速变化方向,对抗长枪时,重在“逼敌实发”四个字,枪术高手刺人,先刺三分力,枪尖至你武器圈沿,看你反应,你不应,一枪就能扎死你,你若是应了,人家一收一探,还是要杀人的。而应对之法,只能是死中求活,迎上前去,压迫其枪的灵活运动空间,逼其实发。一旦逼入,对方不得不实发实革,此时三尖两刃刀这类长度上吃亏的武器才有拨打机会,如果不能逼人实发,对手一个三两大枪尖,你拿四斤的刀头去拨,怎么拨都拨不出去,越拨越倒霉。所以进步拨打,首先二字是进步,然后才有拨打。

对于三尖两刃刀的套路练习者来说,套路中的拨打动作,都是习练用力技巧,所以进步拨打动作,前手后手动作很大很明显,取得是真拨真革真招架实打实杀实进攻的意思,刀翻大小八字圈,后手做大幅度的运动,来体会用劲改变刀头方向的效果,在实战中,拨打求的是方便快捷,因为三尖两刃刀刀头较重,动作幅度一大,势难回手。

最开始的拨打,是大封大劈,刀头上下翻舞,对方兵器被击中,就会被打沉或挑高,借机可以近身,大封大劈练得精熟,掌握了用劲技巧,要逐步把刀圈缩小,从上下挥舞的抡锄头扬铁锹的长劲变为抖簸箕甩衣服的短劲冷劲,刀头上不过眉,下不露脐,护住胸腹喉要害,再到高深水平,握刀连磕带打,只在一颠一提,力量的运用只在前后手一错之间,把对方的枪头刀刃绽开一寸,贴肉就进。不给对手缓劲还手的机会。

但是上述的三个等级的运用,是建立在有充分实际对练的基础上的,由于兵器杠杆的原理,手上移动一寸,兵器末端移动一丈,所以等你看清了对手武器的攻击轨迹,再去抵挡往往就来不及了。拨打的时候,最初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看着对手的兵器,兵器往哪边走,就往哪边抵挡,这是人的本能,也是最糟糕的,几乎所有的武术套餐流,组合技,手腕动作都是对付这种菜鸟的,手腕动作基本不引动自己重心,还能变化武器进攻路径和攻击点来引动防御者的动作,遇到盯着武器看的,手腕一扭,他的眼睛都跟不上,手腕扭几下,一个转移就打进来了。

好一点的,就是盯着对手的手、肩、步,不管对手的武器怎么用,他要想攻进来,得先把自己的身体姿态摆到发力位置,脚得站到位,肩膀和肘关节得先于兵器运动,对方进步,武器进圈才能攻击,一退破千招,拉开距离什么招数够不着都没有用。人的手腕灵活,但是肩膀和手肘能动的方向就那么几个,特别是长兵器,看准了手就知道他能使出什么招数。但是这么盯对手,遇到个手快脚快的,一闪而进,遇到个腰力柔韧的,变招迅捷,遇到个节奏感好的,虚虚实实,都很难防得住。

5)低位进攻

三尖两刃刀的套路里面,有一些刻意的将身体姿态放低的套路招式,从传统套路里面我们对其使用目的性进行推断,我们认为这里面有一些是步兵在面对骑兵冲过来砍杀时的招式套路。

实际上,这类套路并非三尖两刃刀所独有,在我国的标准武术套路中有许多这样类型的低位套路技巧。

那么在我的提醒下,大家对这个动作的标准和要求是不是有了更多的理解呢?为什么这个动作要求双脚落地,为什么这个动作要求双臂伸直成一条线,为什么这个动作要求轮拍时要紧贴身体?

如果在练习者的手里放一柄三尖两刃刀,然后想象对面冲过来一个挥舞着长柄关公刀劈头砍下来的骑士,大家就看懂了仆步轮拍这里面的很多技术动作要求啦。这就是一个步战武士挥长杆武器滑架开对面骑士砍来的一刀并迅速恢复到作战准备姿态的套路。

这时候很多人要说了,低位进攻,不是应该砍马腿吗?岳飞大破铁浮屠,徐宁大破连环马,都是照马腿上招呼啊。

砍马腿破骑兵倒真是没错,问题是你要砍马腿,那得马腿到了近前,在那之前,人家马上骑士手里端的大枪长刀不是摆着看的啊,有人说我是团身滚进,马上刀枪够我不着,可是面对一匹高速奔驰而来的战马团身滚进……被踩死的可能性更大吧,能直面骑兵冲锋还维持阵型不崩的都是步兵里的精锐了,面对骑兵还能往前“滚进”的,这得喊一声胆大如斗啊。这样的好汉去做拿自己性命换马腿的滚进砍马腿半自杀攻击,太浪费了吧。

所以对于使用三尖两刃刀对抗骑兵,一般首要的思路,还是偏转对方武器的方向,要形成一个角度,把对方借助马力速度打过来的兵器滑移开,同时自己能维持一个比较好的重心姿态来迎接下一次攻击,而且这个动作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万一对方变招了,我的兵器走空没架住怎么办,如果对面用的是重兵器,把我的防御硬砸开了怎么办。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三尖两刃刀的练习套路里,有一些把刀尖上挑很高,在上挑后还左右划“人”字走向的动作,有一些用转身走步代表的“不管你砍不砍我,反正这一招使完我就变位置了”的转移,还有一些步法甚至类似于扭秧歌(我能想到的最容易理解的姿态)这些身法步法的共同特性有:

1)不试图从对手的一侧绕到另一侧,如果对手是一个骑在马上的骑手,这种从马一侧绕到另一侧的行为会被战马一脚踹飞。2)通过变换距离和方向,同时保持三尖两刃刀武器指向对手,保持能够攻击骑兵套在马鞍里的腿脚、马的脖子、马腿等容易造成伤害的部位的姿态。尽量迫使对手不断拨转马头来防御步兵武器,这样对方马匹难以加速离开。3)三尖两刃刀无论如何动作,都会保留运动到防范对面自上而下的攻击的能力,从套路动作看,每个动作最后都接一个云龙翻身,就是意思这些动作都可以迅速地转化为一个接架对手兵器并迅速上前捅刺对手的攻击。

从这些可能是为了对抗骑兵的设计动作来看,老一辈三尖两刃刀的练习者应该是尽可能地整理了他们面对骑兵冲杀时的一些有用动作并琢磨了一些完善思路,但是这些动作究竟是否真的管用,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也很难再去考证了。

6)一些可能是为了破甲的技术动作

对于古代冷兵器的使用来说,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冷兵器在设计时不太需要考虑对手身着甲胄的情况。对于三尖两刃刀这种小集群交战的武器来说,也是要考虑破甲的。在其使用套路中,我们也能看到古代武术家对破甲这一问题的思考。

首先,我们有必要先聊一聊破甲动作的一些特征。破甲动作常见的特征有:大力劈砍、捅刺;搭挂后的拖扯;攻击关节。

接下来,我们就这几个特征分别逐一说明其套路动作理解。

1)大力劈砍和捅刺,这个看起来似乎是水贴凑字数的废话,但是有过格斗经验的人就会了解,一般的攻击,多用短劲脆劲冷劲,绽开对手防御或者影响对手反应后,才使用大开大合抡圆了猛劈猛打的攻击,追求最大限度地给对手以杀伤,如果一上来就狂抽猛劈,则会被有经验的对手用武器偏转挡架。 所以,在三尖两刃刀的套路动作里,也包含有很多大力劈砍和捅刺的招数,但这些招数很少直接使用,而是作为一个连贯套路最后的收势,在封劈后接一个进步捅刺,在上撩后接一个劈砍,都是为了先改变对手武器的防守姿态,将对方的武器打低或挑高后,再向对手进行攻击,如果没有大力的劈砍和捅刺则很难有效穿透对手的铠甲,但要想进行这类攻击,必须先使对手的兵器处于一不能阻挡我的武器进攻,二不能向我攻击的姿态,常见的方式是利用三尖两刃刀两侧开刃带尖的兵器特性,正反手结合把绽开对手武器和攻击作为一个套路动作来练习。这个与春秋大刀那种抡圆了迎头就砍,管你怎么抵挡先吃我一刀的套路动作明显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力劈砍和捅刺的套路动作,都有一个脚下挑的动作,解释为表示砍或刺完不停留在原地,应该继续向前进步,用兵器和对方构成一个三十到四十五度左右的角度,从对手的身侧过去,再踏步法回来,这和我们一般理解的两个人手持武器交手就是直线进退明显不同,解释为对方身穿铠甲,即使你打中了对方,也不能保证就能一击使对手不能完成他的技术动作,如果攻击后直接往后退,可能对方的兵器就抡身上了,所以要求继续往前进。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 : soongone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看北朝)。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

责任编辑人:吴雨洪 PN011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